法国002:奥赛博物馆
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是一家国家级近代艺术博物馆,位于法国巴黎第七区,塞纳河(Seine River)左岸,与卢浮宫和杜伊勒里花园隔河相望。它与卢浮宫博物馆(Musee du Louvre)和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Le 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Pompidou)并称为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的馆址原是由建筑师维克多·拉鲁(Victor Laloux)为1900年万国博览会设计修建的火车站。二十世纪70年代被改建为国家博物馆,陈列从拿破仑三世到立体主义兴起之初,即1848年至1914年间长达近半世纪的艺术作品。
改建后的奥赛博物馆于1986年底建成开馆,场馆长140米、宽40米、高32米,展览面积4.7万平方米。
博物馆馆藏包括绘画、雕塑、装饰品、摄影作品、建筑设计图在内的精彩藏品,显示出一个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分离主义、画意摄影主义等流派大师辈出的时代所具有的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创造力。
01
场馆历史
这座被称为“欧洲最美的博物馆”的艺术宫殿,其脚下的土地曾历经过无数的变迁。18世纪中叶,这里曾是当时的行政法院和皇家审计院的所在地。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被大火烧毁。1898年,为了迎接巴黎万国博览会,巴黎奥尔良铁路公司向国家购买了这块地皮,准备修建火车站。
火车站由建筑师维克多·拉卢(Victor Laloux)设计,他主张尊重原有的建筑结构,保留了原有的柱子,铸铁横梁以及仿大理石装潢。建成后的新车站,建筑风格与对岸卢浮宫和杜乐丽宫花园的高雅格调相互照映。
工程前后历时两年,于1900年万国博览会开展前通车。在此后的近40年中,奥赛火车站是发往法国西、南部所有火车的起点站。每天从这里发出的列车多达200列。
1958年,戴高乐在车站酒店的节日大厅宣布准备“担负起共和国的权力”,再次进入政界。
随着于科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火车越来越长,原长138米的车站的站台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时的需求。于是,奥赛火车站被改为专营郊区火车线路。后来逐渐变成一个无人光顾的空车站,直至被废弃。这时关于如何利用这座设计精良的火车站,巴黎人提出了不少方案。
鉴于其所在地段的声望,建一座国际酒店的设想占了上风。“辉煌三十年”盛行的现代主义开始树立起来,当时的口号是新建,而不是改造。
但当拆除被批准后,上演了戏剧性一幕。1971年,装备住房部拒绝签发新建许可,并认为项目因其“体量和高度”与现场不协调。
在1968年5月和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建筑重心和政策发生了变化。拆除大厅以及将接待处移至蒙帕纳斯新车站的方案,引发了众多争论,让整个项目都变得更为棘手。
1972年,有人建议把火车站改造成博物馆,这个提议得到了当时任法国总统的蓬皮杜的支持。此后,此项方案无论是在右翼的德斯坦总统,还是在左翼的秘特朗总统在任期间,都得到了政府一以贯之的积极支持。
该建筑被紧急列入1973年名胜古迹增补名录,最终于1978年被评为名胜古迹,这一年还举行了建筑设计招标。这座被拯救下来的火车站,于1971年起开始经历向文化的转变。它也短暂地成为特杜洛左岸(Drouot-Rive Gauche)公司的拍卖厅以及雷诺巴洛剧团的剧场。
招标结束后,改建博物馆工程交给了A.C.T.建筑事务所的三位年轻人:皮埃尔·科尔伯克(Pierre Colboc)、雷诺·巴尔顿(Renaud Bardon)和让·保尔·菲利蓬(Jean-Paul Philippon)。
1980年进行的第二轮咨询,指定意大利著名室内装潢女设计师盖·奥朗蒂(Gae Aulenti)负责内部装修。正是她设计了覆盖中部走廊的两个塔楼。
奥朗蒂精心分割了这个长138米,宽40米,高32米的空旷大厅。大门开在西侧,由西到东是一个长100米,高32米的大厅,大厅两侧是一间间独立的展室。两侧展室各有三层,主要陈列绘画作品。
整个项目具有超前理念,工业建筑改造成巨大的博物馆,这尚属首例。装修重新染上了先前的风采,又符合新的需求,例如穹顶的蔷薇花饰做得一模一样,但加上了防止声音反射的装置及通风口。
1900年火车站落成时,画家爱德华·迪泰伊曾感叹道:“这个车站太美了,多像一个陈列艺术品的宫殿!”。时隔80多年后,当年的赞叹竟然成为现实。
1986年12月1日,经过近8年的建设,这座焕然一新的乳白色大厦第一次打开大门迎接四面八方的来访者。法国总统弗郎索瓦·密特朗为奥赛博物馆揭幕,弗郎索瓦丝·加辛(Francoise Cachin)被任命为馆长。
02
场馆概况
奥赛博物馆长140米、宽40米、高32米,馆顶使用了3.5万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馆实用面积5.7万多平方米,共拥有展厅或陈列室80个,展览面积4.7万平方米,其中长期展厅1.6万平方米。
博物馆内的藏品总数约9.7万件,包括近6000幅绘画、1600幅版画、4800件雕塑和奖章、2.7万件建筑和装饰艺术品、4.7万件摄影作品等,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画作最多的地方。
奥赛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卢浮宫、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等。
博物馆中的主要陈列聚集了法国近代文化艺术的精华,填补了法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从古代艺术到现代艺术之间的空白,使奥赛博物馆成为联结古代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艺术殿堂蓬皮杜中心完美的中间过渡。
奥赛博物馆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艺术作品4700多件,内容涵盖绘画、雕塑、家具、手工艺品、建筑、摄影等几乎所有的艺术范畴。其中,最负盛名的是19世纪下半叶精美的艺术收藏品。
博物馆底层展出的是1850年至1870年的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作品,其中有安格尔、德拉克洛瓦、德加、莫奈、罗丹等的作品。
中层陈列的是1870年至1914年的作品,其中有第三共和国时期的官方艺术、象征主义、学院派绘画以及新艺术时期的装饰艺术作品。
顶层集中展示的是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是世界上收藏印象派主要画作最多的地方。因此,有人称之为印象主义画家的殿堂。不但内部收藏各类的艺术品,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的建筑物本身也是颇有看头。它的屋顶采用玻璃,可在自然光线下欣赏艺术作品。
在博物馆中,大多数的绘画都依年代顺序,和同时代的其他艺术品交错展出。仅有的四个例外,他们是杜米(Daumier)、卡尔波(Carpeaux)、德加(Degas)和高更(Gauguin)。奥赛博物馆特别将这四位艺术家的雕塑和绘画作品辟专室展出。
在奥赛博物馆里,还有两处不太为人知的去处,印象派展厅出口处的坎帕纳咖啡和被评为历史古迹的餐厅。除开精致的餐食,这两处餐厅的装潢已经十分值得探访。
坎帕纳咖啡被金色鳞片装点的吊灯与墙面透光的时钟,以及带有海浪般流动感的装饰,瞬间可以把人带向神秘的水生宇宙。
餐厅则是另一番景象,与隐秘在深处的宴会厅相同,餐厅古典的法式装潢自带气场,让人又忽然想起博物馆的前世。
2009年-2011年,在2008年起就担任博物馆馆长的居伊·科奇瓦尔(Guy Cogeval)的倡议下,奥赛博物馆对印象派及后印象派作品展厅,以及展出装饰艺术的四层“亚蒙厅”,进行了翻新。
值此机会,翻新项目还对参观路线进行了变动。所有后印象派画家,从梵高、高更到纳比斯,都被汇集到中层经过重新布置后的展厅中。
2013年,底层的两侧展厅得到了翻新,并被命名为“卢森堡厅”。这一新名称让人想到了最早的卢森堡博物馆,也是奥赛博物馆藏品的来源地。
2020年奥赛博物馆宣布,计划将13000平方英尺的行政空间改建为美术馆空间,用来展示其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收藏,并建立新的教育和研究中心。
这个名为“Orsay Wide Open”的扩建计划将使博物馆能展示其日益增长的收藏。扩建计划的一部分资金来自一位匿名捐赠人通过“奥赛博物馆美国之友”捐赠的2230万美元,预计计划将于2026年完成。
03
馆藏精品
--- 《葱头静物》 ---
塞尚(1839-1906)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美术史上有“塞尚以前”、“塞尚以后”的说法,塞尚被看作是一个分水岭。
作为第一个从真正意义上用主体意志改变艺术对象的画家,塞尚对画面结构的处理和解释给后来的立体派绘画以直接的启发。塞尚艺术具体的贡献是“用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程式”。
塞尚在绘画前从来不打草稿,相反,他首先要做的是借助对色彩的分层,通过自由联想同时进行比较和对比,创造出空间和色彩透视的深度感,由此造就出并非一个而是多个透视。塞尚的作品,不是由线构成,而是色彩的产物。塞尚的作品中,很少能看到标准的几何形体,而是根据个人特殊的感受,改造对象的形体,使之更单纯、坚实和引起重量感。
塞尚想使绘画上的形象,变得像雕刻甚至建筑那样稳定、坚实不可动摇。塞尚以这种革命性的、前无古人的的艺术,一直影响着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对布拉克、毕加索、格里斯以至蒙德里安等以形体、构成为主的画家影响更大。
--- 《沙滩上的大溪地女人》 ---
油画《沙滩上的大溪地女人》是高更的作品,被称为“原始性的狂人”的高更(1848-1903),其艺术倾向表现出对时代文明的偏离,他像避开暗礁一样逃避现代文明的生活,并以风格化的艺术,给现代美术尤其是野兽派的产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逃避文明世界的侵扰,寻找新的、更原始、更真实而又更真诚的生活方式,高更浪迹天涯,他抛下家庭、孩子和工作,拒绝接受轻易可以得到的荣誉和收获,长期生活于远离人烟的太平洋小岛——大溪地岛,一直住到去世为止。
在这座岛上,高更发现了未经污染的自然的色彩、原始古朴的艺术,由此,高更以绝对认真的态度把这平实的形式、浓烈的色彩,画进了他的画中。这幅作品就是他来到大溪地岛不久后创作的。
--- 《睡莲》 ---
《睡莲》组画的作者是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的克劳德·莫奈。这幅画开始创作时莫奈已经74岁高龄,持续12年直到莫奈86岁去世为止。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莫奈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
莫奈在《睡莲》的画中竭尽全力描绘水的一切魅力。水照见了世界上一切可能有的色彩。水在莫奈的笔下,完全成为世上所能有的色彩绘出的最奇妙和富丽堂皇的织锦缎。马奈称它是“水的拉斐尔”。
--- 《煎饼磨坊的舞会》 ---
红磨坊是巴黎蒙马特区有名的社交场所,那里有着很大的室内舞厅和树林茂密的庭园,每到假日傍晚,这里到处是喧闹的人群,人们饮酒作乐或翩翩起舞。雷诺阿很喜欢这种气氛,用印象派绘画方法,恣意表现出《煎饼磨坊的舞会》规模宏大的场面和热闹欢乐的气氛。
《煎饼磨坊的舞会》呈现了巴黎一家露天咖啡馆兼舞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场景。身处其中的男女都喜气洋洋,从斑驳树影间隙洒下的跳跃光影也表现着人们心中的灵动欢悦,同时也是印象主义对光、色彩变化高度敏感的充分体现。
这副作品是露天完成的,光线透过树荫,照射在人体身上,呈现斑驳的光感。画家通过捕捉到落在人体和景物上的光线,创造出朦胧虚化的瞬间印象。从前景到后景,人形逐渐消融在阳光和空气中。
--- 《自画像》 ---
激情近于疯狂的梵高(1853-1890),出生于荷兰北部的布拉班特省,是一位牧师的长子。1890年7月27日,性格孤僻的梵高在巴黎郊外田野上用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梵高只活了37岁,正式创作绘画的时间不超过十年,但梵高具有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强烈热爱和细腻的情感,以及常人无法企及的敏感,因此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梵高同代的名画家里奥埃说:“他长时间地蓄意创造一种新的绘画,这是一种非常单纯的、易懂的、近乎儿童画似的艺术。能够打动没有细致微妙艺术感觉的普通人们。”
--- 《奥维教堂》 ---
1890年6月创作于阿尔村的《奥维教堂》,是梵高晚期的作品。当时梵高处于最艰难困苦的阶段,他在离开圣·雷米精神病医院后,曾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平静又充满幻想的岁月,但此后又陷入极度痛苦和疯狂之中。从他那浓重而扭曲的笔画、所用的厚厚的颜色可以看出他内心有一种十分强烈的、几乎疯狂的戏剧感受。
在梵高的眼中,天空不是宁静、清晰的,似乎是由某种奇怪的天体力量促动着;画面上,柏树长长的枝条仿佛是被扭曲了的火焰,太阳看上去随时要爆炸。画作表明了凡高对生活的悲观认识。在梵高的笔下,所有的人和事都充满了暴力和绝望,凡高把一切东西都扭曲、变形了。
--- 《罗纳河上的星夜》 ---
《罗纳河上的星夜》又被称为:《满天星斗下的罗纳河》、《隆河的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8年9月创作的一幅油画。
这幅作品是梵高继《夜空》后再次尝试夜景之作。画中天空的星光与岸边灯光的倒影,互相呼应,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画面通过暖色光线的强弱和间隔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这种处理光线的方式,反映了梵高独特的视觉美学。
梵高说:“我通常认为,夜晚的色彩比白天更为丰富,像那些热烈的紫罗兰的色彩,以及蓝色,绿色。”在罗纳河河畔的星空中,画中的桥是位于梵高在阿尔勒的住宅黄色小屋附近,他在罗纳河画了许多作品,这时期的星空与在圣雷米的星空之夜有相当大的差异,当时他的精神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也或许正因为如此,在他感性超越理性的时候,才能这么鲜明的把他的情绪融入画中。
--- 《卧室》 ---
《卧室》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8至1889年间所绘制的一组作品,共3个版本。3个油画版本分别收藏于荷兰的梵高博物馆、美国的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内。
阿尔是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一座小城,梵高是1888年9月搬入阿尔这间“黄房子”,靠弟弟提奥供给的生活费, 把住宅布置一新。梵高的的卧室是宁静平和的象征,但这幅作品给人一种旋转的感觉,从梵高画的角度来看,所有的墙壁和装饰带有视觉冲击的感觉,给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船舶机舱里的印象。奇怪的是两把椅子对着一张笨重的木制床,家具阻挡着两扇紫色的门,墙上的画给人感觉几乎随时都会掉下来,而且墙壁本身不是方形的,斜角的天花板和黄色的百叶窗显得非常困乏,整个房间似乎都拥挤到后面窗口边上狭窄的一块地方。
--- 《拾穗者》 ---
《拾穗者》是弗朗索瓦·米勒(1814-1875)的代表作。米勒被认为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1849年巴黎流行黑热病,他携家迁居到巴黎郊区枫丹白露附近的巴比松村,上午在田间劳动,下午就在不大通光的小屋子里作画。他曾说:“无论如何农民这个题材对于我是最合适的。”
他创作的《簸谷人》在1848年的沙龙大获成功,坚定了他的艺术追求。这幅作品这次也会被展出。10年后,他的《拾穗者》又一次大获成功,堪称农民题材的巅峰之作。
--- 《地狱之门》 ---
罗丹的雕塑作品《地狱之门》,他以但丁《神曲. 地狱篇》为题,既有古典雕塑的神韵,又饱含人性灵魂深处的沉思,反映了人间百态和丰富的哲理精神,这一历时37年才完成,有一百多个人体雕塑和面部表情的伟大作品,就展示在一层的空间,其深邃的思想,悲情的主题,精湛的技艺,令人久久的仰望、崇敬。
--- 《14岁的小舞者》 ---
埃德加·德加(1834-1917)出生于一个艺术氛围浓厚、家庭资产雄厚的家庭。他的祖父是个画家,父亲是巴黎有名的金融资本家。
德加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雕塑家、摄影师,也是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大师之一。他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舞女、交际花、出浴系列作品了,人们称赞德加是画舞女的大师。然而,正如创作后期陷入“失聪”的贝多芬,德加在生命的最后20年,几乎双目失明。相同的是,生理缺陷并不能摧垮艺术家,而是使他们的创作越来越自由。
《十四岁的小舞者》创作于1878-1881年,是现存最大的德加的雕塑作品,也是他唯一亲自命名并展出过的雕塑。
法国的博物馆系列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musee-orsay.fr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